茶葉一向是陸客來台最愛的人氣伴手禮,如今陸客不來,讓茶農憂心忡忡。由國內重點茶葉產區60多家茶農組成的「台灣茶葉運銷合作社」,銷售門市的團客量比去年少一半以上。各茶葉產區中,又以阿里山茶農首當其衝。原本號稱最夯名產的台灣茶,生意越來越難做。
台灣茶葉運銷合作社經理林信宏受訪指出,合作社60多位茶農會員,皆來自主要茶葉種植區,包括南投、嘉義、台中等茶區。合作社位於台中的銷售門市,今年團客量腰斬一半,全年上門消費的團數剩個位數。茶農也向他訴苦「生意越來越難作」。
合作計畫 也有變數
林信宏直言,陸客團買茶葉的購物點多在阿里山,因此風景區和公路周邊有許多專營陸客大型茶行和伴手禮店,故受陸客衝擊最嚴重的茶葉產區,也是阿里山。林信宏說,阿里山茶農眼見陸客減少、消費量減少,加上今年颱風連連,乾脆秋茶直接放著不採,冬茶產量和品質又不理想,可說「雙重打擊」。
除了陸客不來影響茶農生意,林信宏透露,原本多項談好的茶葉銷售合作計畫,也出現「變數」。合作社原本去年計畫與海峽號客輪合作銷售茶葉,還計畫跟大陸茶葉經銷商合作把台灣好茶帶到對岸,但這些合作都因兩岸關係「極凍」告吹,合作計畫必須暫緩。此外,今年6月他帶著台灣茶農到大陸參展,也發現「氣氛怪怪的」,活動不像過去一般熱絡盛大。
原本在大陸相當受歡迎的台灣茶,「碰壁」情況不只這些。業者坦言,由於關稅原因,高價台灣高山茶過去多是走小三通到大陸銷售,但今年遊戲規則變嚴格,廣州、廈門販售台灣茶的經銷商,接二連三被查「三證」。
廈門設點 找回信心
台灣茶銷售通路遇冷,林信宏無奈表示,目前主動登陸廈門設銷售點,希望讓茶農找回信心,也希望藉優質台灣好茶直銷,扭轉過去台灣茶在大陸品質參差不齊甚至假茶充斥的負面形象。
據農委會統計,今年1至11月,台灣茶共出口6930公噸,其中銷往大陸的就占了近一半,約3049公噸,大陸穩坐台灣茶葉外銷第一大市場,茶葉也成為台灣外銷大陸的「旗艦產品」。業者表示,大量外銷的主要是商業用茶,較便宜。
本文擷取自:中時電子報《陸客少生意難做 茶農憂心忡忡》
編感想:加油加油!讓台灣的好茶在各地發光發熱,但也別忘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噢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