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「毒茶葉」風暴遍布全台,許多知名手搖飲店也中鏢。台北市衛生局擬要求資本額500萬元以上的業者及茶葉批發商,若產品有2個以上產地的茶葉混配、拼堆,就要每批、每季強制檢驗,預計影響近700家業者。但上周預告一出,業者叫苦連天,認為送檢費用高,成本恐轉嫁給消費者,更有業者揚言出走。
衛生局14日預告《台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》內規定,「具有公司登記且設有實體店面販售,資本額大於500萬元以上,營業項目包含茶葉批發業者」,只要產品或茶葉原料涉及2個以上原產地茶葉拼配、拼堆後包裝,應逐批或每季強制檢驗農藥殘留。
不過,預告一出引發業者反彈。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羅偉元說,目前會員98家,若新制上路,約有超過一半的會員會受衝擊,成本可能比過去做自主檢驗飆漲10倍。
羅偉元解釋,一般而言,每項樣品送驗的費用是8000元,大部分茶商販售的品項都在2、30種以上,以衛生局新制,每年要驗4次,費用就近百萬元。他也說,一旦業者賣完一批產品,即便上次檢驗過,只要再進貨就要再驗一次,預估成本可能更高。
食品藥物管理處長王明理表示,毒茶葉風波顯示過去茶葉管理有疏漏,許多業者送檢的檢驗方式也不正確。雖新制上路後,業者成本必然會提高,但若被查獲一次不合格,往後業者商譽受損,恐也無法生存,盼透過規定教育業者正確檢驗方法,也把關食安。
王明理強調,已舉辦多場公聽會與公會、茶商協調,界定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、針對大盤商,避免中、小盤商重複檢驗,預計影響近700家業者,目前尚在預告階段,公告、上路時間未定。
本文擷取自:中時電子報《茶葉每季檢驗 業者叫苦連天 》
編感想:小編認為還是有每批送檢的必要,儘管費用不少,但這也確保了自家茶葉的品質,也是商譽保證的方法之一😃